如何防止安全鞋斷底:
1、 原料方面原因:國內或國外都因聚氨酯原料不佳,大批量的斷底造成退貨。不但賠底還要賠鞋,而造成幾百萬元的損失,八十年代上海曾因斷底而禁止采用聚氨酯鞋底。經過這些年的不斷改進與實踐,目前國產原料技術已完全過關,因原料而產生的斷底事件已很少發生。如原料選用不對,硬度過硬,使用氣溫過低等。若原液的可調范圍太寬或太窄,不易找到中心配方(最佳配方)亦易斷底。
2、 模具方面原因:如銳角或沿折彎方向花紋過深等。
3、 設備或操作方面原因:
(1)模溫:預熱和熟化時模溫以35~40℃為宜,過高則反應過快,易溢出,底面易產生裂紋,成型時會產生“窩”;模溫過低,則反應不良,不能充分發泡,表皮變厚。
(2) 總澆注量不合適,一般原料乳白期約8~10秒,澆注時間以不超過5秒,否則影響混合料在模腔內的充滿和反應。
(3)供料不足而影響混合比的變化:供料充份是計量準確的前提。造成供料不足的原因:原液粘度過高,影響計量泵吸入,可由提高料溫來降低粘度或料罐內加干燥的壓縮空氣(0.5kgcm2)以便于計量泵吸入;計量泵的進口管路不通暢,由于進口管中原液流速較慢v=0.5~1ms,故較易結壁,應適時清理;過濾器堵塞,使過濾面積減少,應經常清洗(要求每天或每班一次)。
(4) 混合比誤差:未調到中心配方的最佳位置,當計量泵輸送或混合裝置變換等造成計量誤差,就可能超出了中心配方的允許范圍。
(5) 料溫變化過大:尤其當二組份不同時加料,新加原液溫度較高,因料溫相差過大,造成配比誤差。
(6) 脫模時間過早或C料(催化劑)不足:混合料在模具中尚未完全反應和初步固化,此時脫模就可能產生裂紋或斷底。
(7)瞬間配比與要求的配比不符:由于A、B兩組原液的粘度和流量各不相同,當由回流轉為澆注(或由澆注轉為回流)兩組壓力不同造成流速不同,使其配比變化,常用調換注入孔大小不同的節流片,使得瞬間配比與要求的配比基本相同。
(8)為杜絕斷底,操作時因注意:記錄并觀察各儀表上參數(如壓力、溫度及轉速等)的變化;分析其變化的原因及可能產生的后果;經常檢查鞋底飛邊的強度,如變酥則可能配比有誤,應即停機檢查原因;定期澆注試杯,“長杯”澆3秒,(看總量的配比與混合情況),“短杯”.
質量第一,安全第一,這才是做安全鞋之本。
|